在首届“泰山杯大学生新闻大赛”激烈角逐中,我院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谢茵彤和汤希童组成的团队,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,深入探访木鱼歌传人李仲球老师,凭借一篇饱含温度与深度的通讯稿,荣获通讯类优秀奖,用文字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贡献青春力量。
此次“泰山杯大学生新闻大赛”面向全国高校,吸引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的数百支队伍参赛,竞争激烈。大赛鼓励参赛者挖掘具有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的选题,内容涵盖社会热点、民生百态等多个领域,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、沟通交流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宣传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。
团队在选题初期,便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木鱼歌。这种盛行于岭南地区的说唱艺术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,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,却面临着传承困境。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选题的新闻价值与文化意义,决定以木鱼歌的传承为主题展开创作。
为了深入了解木鱼歌,团队成员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探访之旅。他们来到李仲球老师的所在的东莞市东坑镇,与这位致力于木鱼歌传承的民间艺人深入交流。采访过程中,李仲球老师不仅讲述了木鱼歌从起源、发展到如今面临挑战的历史脉络,还现场吟唱了经典曲目,那婉转悠扬、韵味十足的歌声,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木鱼歌的艺术感染力。“在与李老师交流时,他眼中对木鱼歌的热爱与执着,深深打动了我们,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写好这篇稿子的决心。”团队成员汤希童回忆道。
除了与李仲球老师的深入访谈,团队还走访了当地的文化场馆、社区,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。在稿件撰写过程中,他们反复推敲、多次修改,力求用生动的文字、细腻的笔触,将木鱼歌的艺术魅力与李仲球老师的传承故事完美呈现。从构思框架到润色语句,从核实信息到提炼主题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汗水。
这份荣誉的获得,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。冯汝常老师从选题方向、采访技巧以及稿件撰写等方面,给予了团队全方位的帮助。老师的专业建议与鼓励,让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,稿件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新闻写作能力的肯定,更是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有力推动。它展现了我校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担当,以及在新闻实践中挖掘文化价值的专业素养。未来,我校学子将继续以笔为媒,以文为介,讲好非遗故事,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