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文学与艺术系,于2022年7月正式组建。学院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,落实立德树人,志在建成国际化人文学院,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。
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、小学教育两大专业,近3300名学子在校学习。学院立足专业,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。
目前,学院拥有国学馆、新闻演播厅等多个现代实验室及文化研究中心。秉持“文化筑基、教育赋能、数字创新”理念,聚焦四大核心工程,构建“文化+技术+实践”培养体系,全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。
与同类院校相比,教师职称、学历、学缘结构优势明显。现有教职工71人,其中专任教师56人,行政人员15人。正高职称10人,副高职称8人,博士学位10人,6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。另外,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特聘讲座教授,以及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、兼职教师。
汉语言文学与小学教育两大专业优势显著。汉语言文学专业兼具人文底蕴与时代特色,设四大发展方向,课程融合传统与前沿内容。毕业生可在文化传媒、教育行政等多领域就业,公务员与教师招考机会丰富。
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教学科研并重,成果丰硕。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,创新教学方法。2024年,学院获批横向科研项目2项、纵向30项,出版著作8部,发表期刊论文61篇,展现强劲学术实力。
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深化校政企合作,携手东莞日报、坚朗集团等多单位开展访企拓岗。通过资源共享,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同时促进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,优化教学方向,精准培育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。
在学院的悉心培养下,众多学子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2015级胡越余在校屡获“国家奖学金”等荣誉,从福建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,2023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。2014级陈新在校获多项荣誉。从广州大学硕士毕业后,2023年考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。2021级孙诗蕊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个奖项,2025年成功考上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研究生。
同时,学院也积极鼓励学生创业,为有创业梦想的同学提供创业指导、创业孵化等支持。我院优秀校友各展所长。200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卢潇杰毕业后创业,身兼多职,在商业领域成绩突出。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插本学生陈永中入职东莞广播电视台,发表超3000篇新闻作品,屡获省市新闻奖,作品登上央视,尽显传媒风采。
亲爱的高三学子们,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是你们梦想起航的地方。这里有优秀的师资、丰富的资源、广阔的平台,等待着你们来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,追逐自己的梦想。欢迎报考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,让我们一起在语言文化的海洋中遨游,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