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,探索智能技术与语言文化教学的深度融合,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于4月17日下午7C206成功举办以“超星平台及AI技术赋能教学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。学院各专业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数字化教学新路径,提升教学创新能力。本次教研活动由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主任李玫莹担任主讲人。
活动伊始,李主任向大家介绍了,目前超星平台的优势和运用前景。一、教学覆盖面广:超星平台已成为学院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工具,覆盖90%以上专业课程,支持在线课程建设、作业提交、课堂互动、考试测评等功能。二、AI特色功能深度应用:语音评测、智能作文批改、虚拟仿真对话等功能在英语、汉语国际教育等语言类课程中常态化使用,辅助教师减轻重复性工作负担。同时还指出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。如网络依赖性强,部分学生宿舍网络条件不佳,导致直播卡顿、资源加载延迟,影响教学流畅度。工具精准度待提升,例如语音评测对方言口音识别误差较大,作文批改对语义逻辑分析能力有限,需人工复核等问题。
针对以上问题,李主任给出如下建议:一、分层培训。针对教师开展“基础操作—学科融合—创新开发”阶梯式培训,培育数字化教学骨干团队。 二、实行激励机制:设立“AI+教学”创新案例评选,鼓励教师探索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模式。三、正确引导学生:通过工作坊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习惯,建立“平台使用公约”减少信息干扰。
最后在案例分享环节,李主任结合自身使用超星平台的经验,展示了如何通过“翻转课堂+AI辅助”模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。她以“AI语音纠错”功能为例,分享了学生从“被动听课”到“主动练习”的转变过程,并强调技术工具需与教学目标深度结合,避免“为技术而技术”。为此李主任专门介绍了利用AI生成式工具设计文化体验课程的实践,通过虚拟情境模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。
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前沿技术视野与实践启发,标志着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在探索“智能+教育”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,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注入新动能,赋能教学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