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
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学生风采
学生风采
【灯塔榜样】陈幸妮|青春为笔,绘梦成章
作者:罗婉宜 图:陈幸妮 编辑:林珊珊 初审:黄怡乐 复审:陈从林 终审:高政   浏览次数:10  发布时间:2025-04-01 21:31:22

  陈幸妮,来自2024级汉语言文学(专升本)3班,目前担任班级团支书,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在校期间被评为“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”、“优秀团员”。曾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、广东省第九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铜奖、第十七届与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分别获一等奖与三等奖、广东省“攀登计划”专项资金资助立项、京东•大湾区智造创新创业大赛奖、广东省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、“立志•修身•博学•报国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省赛三等奖、“大沥杯”第九届“创青春”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。


荣誉为冠,砥砺奋进

  得知自己入选灯塔榜样时,陈幸妮同学感到十分荣幸。她深知,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往努力的肯定,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。她表示,未来将继续努力,不辜负这份认可,用实际行动诠释榜样的力量。


学海有舟,逐浪向上

  在学习上,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。她认为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。要养成提前学习的习惯,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,也别忘了多刷真题来把握出题规律,成绩也会稳步提升。此外,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也是她的一大法宝,这让她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有序。

创新为翼,逐梦赛场

  陈幸妮同学在创新型赛事中屡获佳绩。她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秘诀。一是关注社会需求,从社会热点、行业痛点入手,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出解决方案。例如,她的作品《兴村强民——“培养新农人”赋能中国式乡村振兴》是针对农民技能培训不足的痛点,提出创新方案。二是整合跨界资源,将不同领域的技术、理念和模式进行融合。比如,她结合农业与互联网,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业物联网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,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。

  对于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,她建议参赛同学选题要贴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,注重团队互补与分工,提前筹备挖掘创新点,利用学校资源寻求指导,路演时则突出亮点、精准表达。


公益为笔,绘爱成诗

  陈幸妮同学热心公益,践行爱党尽责的信念。她印象最深的是关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活动。起初,她只是为了完成项目,但过程中收获了珍贵的情感。她和团队为老人打扫房间、唠家常,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、聊天。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,她内心充满温暖与满足。她用真诚与爱心为弱势群体带来温暖与希望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
深耕专业,聚焦实践

  陈幸妮同学对正处于迷茫的学弟学妹提出了一些建议:首先要深挖专业知识,考取高含金量的证书,利用课余时间实习积累经验。她以自身为例,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,她通过教培实习以及业余时间做家教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。其次,要聚焦目标岗位需求,利用假期寻找对口实习机会,考取相关证书。

  采访的尾声,陈幸妮同学寄语学弟学妹;“愿你们一路向阳,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