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
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学生工作 >团学快讯
团学快讯
【三下乡】松口古韵映侨心,南洋遗梦寄深情
作者:松口客家文化研究队 编辑:周希雯 初审:林慧敏 复审:袁玮 终审:高政   浏览次数:241  发布时间:2024-08-12 07:43:41

再度起航

  2024年7月15日上午,我们再度启航,来到松口古镇的街区,这里是商铺的聚集地。临街店铺平面布局纵深宽敞,既有古朴传统的木板铺面,亦有南洋风格的连片骑楼。


  漫步其间,我们仿佛穿越时空,见证了上世纪客家人满怀热情从南洋归来,改造家乡的壮丽场景。

火船码头

  “火船鸣笛启航,航船载着希望,客家人从这里下南洋”

  「一条江水向东流,送郎送到火船头,哪有利刀能割水,哪有利刀能割愁……」

  广东梅州松口古镇的火船码头曾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,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发点之一。明末清初,松口人口爆满,年轻人纷纷迁移外地谋生。其中有部分外出南洋群岛谋生的年轻人首先要经过的便是松口港,故而松口港成为了客家人海外迁徙的第一站。


  从农民、手工艺人到落第秀才,困于生计的客家人就是这样成千上万,一批接一批地怀抱着微薄的梦想,踏上未知的茫茫出国路。

  生存的压力加上骨子里的冒险精神,让客家先民义无反顾地乘上一条木船,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,生死一搏。

  码头上的两幅壁画,是颇有南洋风情的广告。左边的女人抱着琵琶,却不似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那种羞怯,而是浑身洋溢着一种自信大方的光芒。右边的女人不仅有珠圆玉润的传统之美,亦含有妩媚异域的南洋风情。通过她们的眼睛,我们仿佛与客家先民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。

松江大酒店

  码头对面的松江大酒店,曾是闽粤赣有名的酒店之一。昔日梅州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多在这里投宿,因此它也成了华侨漂洋过海的驿站。


  这个"骑楼式"的中西合璧欧洲南洋风格建筑,见证了客家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悲欢离合。

而现在,松口政府将松江大酒店按照原貌修葺一新,用作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,展示梅州百年客侨民俗文化。

松口华侨文史博物馆

  “米贵若干?…厝中情况希写明来知”

  “现厝中抽壮丁事,…若期到如加抽壮丁…”

  当我们团队看到《世界记忆遗产·侨批》时,才能真正理解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如杜甫诗中写的“家书抵万金”那样情感。一件件漂洋过海的文物,一封封岁月斑驳的家书,一份份承载家庭开销的银信,都记录了华侨先辈漂洋过海的拼搏历程。纸短情长,思念含蓄而哀愁。梅州的华侨文化,以其勇敢、坚韧著称,承载着血与泪的历史,其中,著名的爱国华侨张弼士和张榕轩便是这一文化的杰出代表。

  商贾云集,航运往来,熙熙攘攘的盛景不再,徒留斑驳的墙壁,青葱的苔藓,诉说着往日的繁华。


  松江记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虽然昔日的繁华不在,但是松口古镇的遗留的历史文化却值得我们后来人的探索与传承。